中略導讀
優秀企業不太受環境的影響,可以在不同環境下保持可持續增長,比如華為、亞馬遜,他們不講歷史只講未來,關鍵就在于自我驅動。而成為一個自我驅動的企業,真正要解決的是什么?
“我非常擔心你是一個2017年的人,你的思維還在1997年。”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、北大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近期的公開演講中,對企業如何獲得可持續性、成為一個自我驅動型企業需要具備的能力等問題作出了詳細闡述。
今天整個經營環境中不確定性太多,當不確定性出現的時候,對每個企業的挑戰變得跟以前不同了。今天討論一下創新的時代中企業如何自己做變革,這個話題對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思考。
今天,獲取持續增長的企業在做什么
我最近五年來經常引用這句話“不可持續是無法持續的”。為什么會引用這句話?因為我發現企業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可持續性,但可持續性本身并不是有環境決定,因為環境會一直在變,如何保證環境在變得同時企業是可持續的,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,要把可持續設計出來,但本來就設計成不可持續的當然是無法持續的,這就是為什么要討論自我驅動的概念,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如何自己驅動自己是可以持續的,就是要討論的基本話題。
我在研究優秀企業的時候發現,他們不太受環境的影響,他們可以在不同環境下保持可持續,他們因為什么做到的?我發現他們做到三件事:
第一,想盡一切辦法做增長,最近看朋友圈在講一個話題,企業具有的思維方式是增長型的思維方式,還是非增長型的。很多人會問,我的企業能不能做增長,怎么樣去獲得增長的機會,我會告訴他,企業本身要有一個思維邏輯,就是要增長。這些企業很大的特別是用增長來面對變化。
第二,持續改革自己 ,不斷地用持續的變革讓自己獲取成長,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改變自己的能力比其他的企業強很多,當擁有了自我改變的能力時,生長的能力也會體現出來。
第三,回歸市場的邏輯,有人問我今天要不要真的理解互聯網,我是不是離互聯比較遠、互聯網會不會給我帶來焦慮,我的回答很簡單,不管互聯網離你遠近、不管你熟不熟悉它,有一點你要接受,今天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,這就是市場規律,必須回到市場規律才能包吃住市場中擁有的可持續性。
優秀的企業會情系的做到這三點,他們有自我生長的內涵,自我生長的內涵最重要的是不斷持續變革創新、不斷持續自我更新,不斷持續做自我轉型。每一個階段來看他,他都有全新的東西跟你溝通。
今天所有的管理都要重構,都要被重新確立。就像今天談企業競爭和五年、十年前給企業下競爭力定義完全不一樣。十年前談企業競爭力,一定會關注到規模、成本和品質,五年前談企業競爭力一定會關注到創新,今天談企業競爭力一定會關注到你對未來的能力,競爭力的內涵有三次巨大的變化。
十年前談規模、品質、成本,你是有競爭力 ,五年前談成本品質規模,你就被淘汰了,今天你有創新力也要被淘汰,因為今天最重要的是面向未來。我們一定要多所有的經營要素重新構建,對組織最大的要求也是要必須面對構建未來的能力。
今天獲取持續成長的企業都在做四件事:
第一,有增長性的思維。組織轉型中遇到最大的挑戰,不是戰略、不是業務,其實是組織的思維慣性,這是最大的挑戰。無論是亞馬遜、華為、阿里巴巴、騰訊,這些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她們不斷地做新東西,很多大型的成熟企業喜歡保持已有的經驗,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,一定是增長性的組織思維慣性才可以。
第二,文化性和自驅動變革的文化,自己批判自己的文化,這個更難。很多時候企業是需要肯定自己的成功,但是今天要批判自己的成功反而做不斷地變革。
第三,回歸到市場的邏輯。
第四,能夠管理不確定性。
真正的調整是革自己的命
怎么能夠真正的變成自驅動的企業?
比如看華為,華為的增長非常強勁,現在不僅僅是中國的管理學者要研究它,全世界的管理學者都研究它,為什么它被這么多人關注,華為有一件東西是別人沒有的,如果有機會去華為會發現,它不講歷史只講未來,十幾年前去華為我去看它的研發,發現講的5G技術、芯片、軟件接口一系列的儲備和將要做的事情,那時候我們在用2G,我就說這個企業如果做手機肯定很厲害,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它要做手機,今天華為影響力大家是知道的。
你到這個企業交流聽到最多的是對未來的想法,可是去其它的企業,同樣是我研究的案例,一進去介紹的是他的歷史,什么時候創立、里程碑是那些、什么時間點做了什么,我就知道兩個企業差異太大了。
亞馬遜總裁貝索斯是世界第二富的人,原因在于亞馬遜今天的市值,財富是可以說明問題的,更重要的是它回答了人類未來生活的基本方式。如果一個企業能夠融合人類是未來生活的基本方式,這個企業不太可能有不增長的情形。
很多人問我,到底怎么面對變化,大家記住,我給生意下過一個定義,什么是生意?生活的一一就是生意,所有好的生意都是回答了生活意義,只要能把生活的意義做到的生意一定是好的生意。如果你提供的產品、服務和商業模式是讓大家覺得不方便不喜歡的,不能讓生活品質和質量變得更好,我可以告訴不是你的對手淘汰你,而是生活本身淘汰你。
這時候發現像亞馬遜這樣的企業為什么如此高的估值,就是未來的生活就是這樣的,沒人愿意買東西還要找收銀員來結賬,你都不需要了,只要你來亞馬遜無人超市就可以了。
表面上看技術、你的對手使你很緊張,今天幫你回歸一下,跟技術和對手都無關,跟你對生活與時俱進有關,跟你對人最根本的需求有關,你要把自己所有的成功不成功的東西都要拿掉,不能夠自我否定的變革你就是一個理念的巨人。
很多人講變革講的非常好,但是他總談別人的變革,總是講員工的變革、管理者的變革,很少講自己,當他不能調整自己,就沒辦法真正的調整了,真正的調整一定是革自己的命,我相信兩個東西最重要:
第一,要記住真正的變革不是外部的,一定是內部的,反復自我驅動。
第二,一定要思考的不是變革別人,而是思考如何變革自己。
改變是組織最大的資產
在組織管理當中最核心的命題有四個:
第一,個人如何服從目標
第二,個人如何服從組織
第三,組織如何應對變化
第四,組織如何在環境中生存
回答這四個問題答案是明確的:
個人必須服從目標
個人必須服從組織
組織必須有彈性應對變化
組織必須在環境中尋找價值
但是互聯網來了,第一個,人變得很強大。現在不是組織跟個人的話語權的問題,現在個人話語權也很強大,85、95后的員工隨時辭職算不算任性?我說這不算任性而是正常,老板說這是正常的話我該怎么辦?我說讓組織變得他來一天都貢獻價值,第二天走了也沒問題,那就要問愿意不愿意以很短的時間建立信任,挑戰在這里,能不能很短的時間跟員工建立信任,只有在信任下才可以創造價值,挑戰就變了。更多人談組織管理的時候是談管控很難談信任,你要改的是你自己,并不是其它的東西,以這個命題來講這個概念。
人一定是流動的,人流動下如何讓他發揮最大的價值,愿意不愿意從管控轉向信任,可不可以建立信任的文化。真的變革是便自己,這是非常困難的。
要變自己的時候到底怎么變呢?也很清楚,如果不轉型有可能就滅亡,所有的企業都會被重新的定義。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,用未來決定現在,某種意義上如果用未來決定現在你 發現你的路是寬的,如果只是走著自己的方向路是窄的。吧自己放在未來角度去看這些問題,而不是用未來的需求確定今天要做什么。
轉型最大的挑戰是什么?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經驗來判斷未來。你的對手其實就是你自己,我非常擔心你是一個2017年的人,你的思維還在1997年,就像今天是高考40周年,如果咩有高考絕對不會有我今天,今天早上發朋友圈:人生因知識改變命運。可是今天很多人討論高考要不要取消?為什么討論這個話題,就看你基于什么角度來討論,作為一個普通學生,最公平的競爭就是高考,但是如果不基于這種角度討論,基于你的思維可能你認為它不公平,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自己,同一件事一定是自己在決定。
很多人問我轉型挑戰是技術、對手、市場變化、顧客消費習慣改變嗎?我說都不是,是你固有的經驗和思維方式,因此對于今天的組織最大的資產是形成改變的希望,這是我離開新希望六合做的比較好的事。一開始要調,所有人說別著急你至少花半年時間再來調整,我說不行,我一個月就調了,你調了以后告訴我們可不可以讓我們運行一段時間再動,我說半年后再調,調到第五次他們問我什么時候可以不調了,我說沒有不調這回事,第六次他們問我第七次什么時候開始調,他們問這句話我覺得沒事了,因為他們覺得不調是不正常的。
你的組織擁有這個資產嗎?你的組織是不是覺得改變和變化是最重要的,如果是這樣的組織,我就不擔心大家,這種調整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的,大家覺得不調是奇怪的事情,我認為你就非常對了,這就是我需要大家真正理解的概念。
要成為自驅動的組織,核心是得向自己挑戰,這是我在新希望六合任期給經理人寫第五封信的標題,那時候已經開始做深度的變革。我給大家寫封信必須要向自己挑戰,這是整體改變,只用三年的時間去改,前面是整體改的構成要素,從意圖到價值重構到營利到自己的資源到最后的新業務,是要全部調出來的。
很多人問做變革到底懂什么,我說所有的東西都動,到了2015年整個管理層都調整,甚至整個結構都打碎全部重來。上面的一排并不是最難的因為是外部,最難的是下面一排,是支持要素,是下面五樣東西全部要變,第一是技能要變,我們是個農業企業,整個技能都是農業領域,我們每年招大學生95%來源于農校,當我做轉型做食品的時候我們連對市場講話的能力都沒有,只會跟養殖戶講話,我們無法 跟消費者講話,我跟人力資源部說,去招新員工,60%要來源于非農大學,如果沒有60%的新員工來源于非農,知識技能就調整不過去,三年確實把這個改變了,現在新員工絕大部分來自于非農的學校。
但最重要的部分是信息系統,信息系統最大的功能是形成共同的工作習慣,信息系統不是拿來做流程和審批,信息系統是拿來形成工作習慣的,如果能夠用共同的工作習慣其實轉型和調整是非常大的,組織平臺、溝通系統、統一思想是支持系統要做的事情。
自驅動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
如果做自驅動的企業,必須具備五個能力:
第一,是對管理者的要求,管理者必須是變革領導者
第二,是對員工的要求,必須是對的我跟我價值觀要一致
第三,是對股東的要求
第四,是對組織的要求,把平臺必須要打開
第五,文化不能是固定的文化
整個能力模型打造完我們可以做出根本性的改變,這種改變是能夠真正的跟隨到市場,能夠真正跟隨到市場的時候就可以成為驅動自我生長的組織,我就是要這個東西。
我們現在不是外部推動力不夠,而是內部的阻力太大,所以才要求一定是自我驅動的組織,當成為自我驅動的組織,才可以做得到根本性的改變。我下面談七點,這七點是我的新書《激活組織》的一部分核心內容:
第一,成為驅動自我生長的組織,第一要做的工作是把自己現在的結構打破,打破內部平衡。
現在很多企業內部臺穩定了,一個特別穩定的內部結構是無法應對今天的變化的。舉例,你能不能讓更多的人在公司內部得到平臺,而不是僅有10%的人得到平臺。習慣上核心管理崗位就占員工的10%,把這個平衡打破,可不可以讓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有機會,海爾做大了,六萬人,每三個人就是一個組織單元,所以有兩萬的組織單元,會使得這么多人都有機會。你做不做得到,這需要打破平衡。
第二,調整文化,不能簡單的用原有的組織文化 ,必須要賦予新的東西
今天非常多的中國企業文化是固定的,華為是不斷地批判自己,把過去的東西扔掉。舉個例子,能不能學會你不講話讓員工講話,能不能每次開會的時候都是做一線業務的人發表意見,而是當官最大的發表意見,可不可以做到。
第三,設立新的激勵,讓真正做事情的人能夠得到肯定。
第四,建成授權體系。
我認為組織管理中,大家一致犯得錯誤是認為人事需要培養的,我今天也給出個觀點,人其實是不能培養的,人一定是打拼出來的,不給他放在崗位上他一定不會漲起來,那就得授權。
我一直在檢討,中國的家長和孩子長起來比較怪,主要的原因是家長太負責,孩子沒機會得到授權,無法真正成長,就要到大學里再學,再到單位里再培養,發現一個30多歲還覺得他年輕,這是巨大的錯誤,人最有創造力的時候是20幾歲,到30多歲時綜合素質最高,40多歲基本要被淘汰。核心創造力是20幾歲,所有綜合能力爆發最快的是30歲,到40多歲最好是退到二線。可不可以授權,不做授權就長不起來。
第五 ,設立全新的結構,所有的組織結構都是穩態的結構,可不可以設立一個動態的結構。
第六,跟更多人合作。
第七,領導者改變自己的角色。我試一下所謂知識內容付費,上課收費看多少人愿意交錢,我們就嘗試新東西,決定回答領導者新角色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,其中一個核心領導者能不能成為被領導者,如果今天是領導者你不能成為被領導者,你就無法驅動這個組織增長,今天當領導者而是很難的,以前當領導者真的可以當領導者,可以做決定,可以決定很多的東西,今天黨領導者最大的挑戰是什么?可不可以成為團隊一個公園能夠成為被領導者。
自驅動的組織很大程度上是要經歷這七個改變的,如果不經歷這七個改變不會成為自驅動的組織,不成為自驅動的組織你就更加的困難。
第一,一個自驅動的組織真正要解決的是什么?就是要變革自己,只有變革自己才能成為自驅動的組織。
第二,任何一個組織在今天都必須面對未來不是傳承過去,如果要面對未來必須回歸到未來的基本規律中,我們看規律和市場的變化到底在什么地方。
我只是在回答這兩個基本的問題,我們也必須回答競爭力的問題,今天的競爭力跟以前不太一樣地方,它是生長的概念,不再是能力的概念,也就是說之前講競爭力的時候其實是個積累,積累了很多東西就會有競爭力。我給出最后的觀點,今天的競爭力是生長無限可能性,當競爭力是具備無線可能性的時候,你就是一個具備競爭力的企業,如果僅僅積累到經驗、積累出來的競爭力,你的競爭力就要被淘汰。
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話:每一次的生長其實都在創造著未來,所以你的競爭力必須是動態、必須是生長、必須是面向未來的能力,如果具有這樣的能力,我就不擔心你了,吐過能夠擁有這樣的生長的力量,相信各位的企業也會擁有我最初提到的概念,可持續迅速發展,預祝各位一起生長!
本文地址:http://m.zddsgz.cn/newsview.asp?id=326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